眾所周知,包括韓國和美國在內的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已經率先開啟了5G通信。中國也在20多個城市開始了5G通信試點并會在未來大力推廣。5G通信的建設方興未艾。
相比于現有的3G、4G通信,5G通信具有超高速率、極低延時等特點。這些特點產生的原因是5G通信采用了更高頻段的頻譜,以中國為例:4G LTE的頻段為1.8GHz-2.65GHz,而5G目前公布的頻段為3.3GHz-5GHz。而未來還會建設高于6GHz的毫米波(mmW)5G通信。根據光速公式:
c=λν
頻率ν越高,意味著波長λ越小,對于無線通信,這意味著通信信號的覆蓋面積越小。這一方面需要5G通信基站的密度更高,另一方面需要單一通信基站采用Massive MIMO (64T64R、128T128R等)、beamforming等技術解決信號覆蓋面積小等問題。這些新技術和應用對于通信電源的自然散熱能力,維護成本等提出了新的需求。
同時,5G較為豐富的組網架構和布局方式帶來了更多的供電方式及其組合,包括交流(UPS)直接供電、-48V供電、HVDC(高壓直流)供電等。由于在很長一段時間內5G的建設還需要兼容(保留)現有3G和4G通信,因此多數采用現有基站和中心局進行改造和升級的方式,這意味著通信電源需要同時給3G/4G和5G通信設備供電,對通信電源的輸出功率,功率密度,可靠性等提出了新的需求。
5G通信對電源的要求
5G通信的建設給開關電源企業帶來了巨大商機。根據安信證券研究中心的數據,5G通信電源的市場規模預計為315億元人民幣。而巨大商機也同時給通信電源設計者帶來了新的挑戰。
5G通信對電源的要求:更大的輸出功率和更高效率
由于5G通信需要采用Massive MIMO等技術,5G基站的AAU單扇區輸出功率由4G的40W~80W上升到200W甚至更高,同時由于處理的數據量大幅度增加,BBU(基帶處理單元)(或者在5G某些組網模式下被拆分為CU和DU)的功率也大幅增加,其功率已經超過1000W。對于目前較流行的5G基站組網方式:3扇區AAU+1個BBU,假設AAU效率為20%,那么單單為5G基站供電的通信電源的輸出功率大約為:
P_out=(3*200)/0.2+1000=4000W
而原有4G通信基站供電的通信電源輸出功率為2000W~3000W。輸出功率大幅提升。
根據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提供的數據,3G(兼容2G),4G(兼容3G),5G(兼容3G和4G)基站的功耗如下圖所示。增加5G通信后基站電源的功率上升68%。
5G通信對電能需求增大意味著對通信電源的效率要求更高,從而降低通信運營成本(OPEX),根據中國聯通的統計數據,通信數據中心(中心局機房)的OPEX中電費占比達到28%。雖然供電系統的能耗只占通信數據中心總能耗的10%,但是供電系統會加劇制冷系統的負擔,以30KW的系統為例,效率提高5%可以使得電源設備一年減少好點18000度,空調電耗減少7200度,提高通信電源轉換效率是通信數據中心的降成本的關鍵手段之一。
5G通信的數據流量相比3G/4G通信變得更加不均衡,某時段流量可能極大,某時段可能小,這意味著通信電源的實際負載范圍會從輕載到滿載。對于5G通信電源,為了確保在任何負載下通信系統的耗電都達到最低值,效率的要求不再是某一負載下達到最高值,而是要求在很寬的范圍內效率都要達到最高值,效率曲線變為較為平穩的直線。
5G通信對電源的要求: 高功率密度
如前所述,對于通信數據中心及宏基站,多數采用現有設備擴容的方式來建設5G通信設備。其中留給用于5G通信需要的電能的電源柜的空間往往極其有限,甚至只能采用原有電源柜。在這些情況下電源柜的輸出功率需要大幅度增加。這就要求通信電源模塊(通常稱其為整流模塊)在保持體積基本不變的情況下輸出功率大幅度增加,即功率密度提升。例如大量用于4G通信中的3KW輸出整流模塊尺寸為280mm*80mm*40mm(長*寬*高),其功率密度為:
ρ=3000/((280/25.4)*(80/25.4)*(40/25.4))=55W/in^3
而為了應用于5G通信,在尺寸不變的情況下輸出功率需要達到4KW,那么電源功率密度為:
ρ=4000/((280/25.4)*(80/25.4)*(40/25.4))=73W/in^3
對于5G微基站,AAU的供電電源采用抱桿設計,例如中興通訊推出的刀片式5G通信電源(如下圖所示)。為了降低整體箱體重量和尺寸,要求內部的電源尺寸盡量小,高度盡量低(甚至低于20mm),相應地電源的功率密度需要大幅度提高。
5G通信對電源的要求:自然散熱
在5G通信中,微(小)基站數量將大大幅度增長,根據中信建投證券的分析報告,5G微基站的數量將為6575萬至1.64億。這些微基站的供電電源絕大多數都將被安裝在密閉空間內,如圖3所示,以滿足IP65等防護等級,從而可以被安裝在室外、野外等環境。由于被安裝于密閉空間,因此這一類通信電源只能采用自然散熱(無強制風冷或無水冷)方式。與此同時5G制式下通信電源的輸出功率相比3G/4G通信制式更大,這對通信電源的散熱設計帶來更為巨大的挑戰。
5G通信對電源的要求:高可靠性
作為通信系統的心臟,通信電源的可靠性決定了整個系統的可靠性。5G通信將會應用在自動駕駛,智能制造,人工智能等重要場合,因此5G通信中對通信電源系統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同時,如前面介紹5G通信將出現海量的微(小)基站,若出現批量失效,其維修成本將高的驚人。為了降低維護成本,提高電源的可靠性是對5G通信電源的主要要求之一。
總結起來,這些新要求對于通信電源設計者來說挑戰非常大,常常使他們加班加點,甚至夜不能寐。
5G通信電源解決方案
5G通信電源解決方案:大功率和高效率方案
對于開關電源來說,能否輸出更大功率,決定因素在于功率變換產生得熱能否被散掉,能否保持器件的溫度穩定在合適值。散熱決于兩個因素,一是產生的損耗大小,損耗小,那么容易被散掉,反之亦然;二是電源的散熱能力,這取決于散熱器,風扇(強制風冷)和熱路設計。而前者是熱產生的源頭,更易于解決問題;而后者的決定因素很多,例如環境,結構尺寸等,不易于實施和解決問題。
在隔離型開關電源中,依據拓撲的不同,功率半導體器件的損耗約占總損耗的30%~80%,因此降低功率半導體器件的損耗對于提高輸出功率,同時也是提高效率具有重要意義。對于開關電源中常用的功率半導體器件MOSFET或者IGBT,損耗包括包括開關損耗(半導體開通和關斷過程中產生的損耗)和導通損耗(半導體在穩態開通過程中由于導通電阻或者導通壓降產生的損耗)。只有將開關損耗和導通損耗都減小才可以降低半導體的整體損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