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一閣是我國最古老的藏書樓
各種珍貴典籍蘊藏著
深厚的文化“密碼”
因為火是藏書樓的頭號“克星”
所以其以天一為名
寓意“天一生水”,以水克火
而服務器作為數據中心的關鍵負載
像典籍一樣存儲著各種信息
常常處于繁忙運轉狀態
產生大量的熱量
因此,數據中心對溫度和
濕度都有要求
最是怕“火”怕“熱”
為了防患于未然,各大公司紛紛開發出獨特的數據中心“安置法”。這些司之“重器”,被藏到哪兒了?一起來了解下吧!
沉潛水下型
“水下數據中心”是理想的數據中心選址,利用涼爽的水下環境幫助計算機實現高效的熱交換,可以完美解決火災、散熱問題,并節省服務器在散熱上耗費的能源。如果數據中心位于沿海人口密集的城市,還能夠大幅縮短數據傳輸的距離,為用戶帶來流暢的上網體驗。
在如此大的吸引力下,已有公司雄心勃勃地實施了數據中心入海計劃,研究人員對打撈出來的數據中心進行了評估,結果顯示水下數據中心的服務器故障率比傳統數據中心更低。
進擊深山型
對于想解決服務器散熱問題的企業而言,除了水下,山中也是安置數據中心的好地方。比如說國內許多科技巨頭、運營商的數據中心不約而同選擇在貴州落戶,原因就在于貴州境內溶洞非常多,洞里面的溫度濕度穩定,并且自然災害發生頻率低,數據中心建在那里不會因為地震而丟失數據。
同時,這里地處云貴高原,海拔較高,即便是夏天溫度也能保持在30℃以下,非常有利于數據中心利用自然冷卻技術散熱。加之周邊水電資源也很豐富,能夠很好地降低數據中心的能耗成本,可以說是非常理想的數據中心建設基地。
極地引風型
北極圈附近也成為建造數據中心的熱門之地!不少公司將目光投向瑞典、挪威、愛爾蘭等國家,在北極圈邊緣建造數據中心,借助極地寒冷的氣候擺脫對空調機組和電力系統的依賴,通過采用自然風來實現制冷降溫。經過過濾器和霧化器處理后,從外界進來的冷空氣會像水一樣“沖洗”服務器,為機房源源不斷地散熱。
被吞噬的電量
各大公司費盡心思為數據中心選址的背后,是數據中心耗電量不斷攀升的嚴峻現實。據估計,到2025年,全球數據中心將使用全球20%的電量。
在國內,高密度高能耗的數據中心同樣引起了關注。《點亮綠色云端:中國數據中心能耗與可再生能源使用潛力研究》預計,全國數據中心的總機架數將在2022年突破400萬。
隨著機架數的快速增長,全國數據中心總能耗也將在2020年至2021年間突破2000億千瓦時,并在其后的年份快速增長,在2023年突破2500億千瓦時。
為了控制能耗,目前北京、上海等、深圳等城市對新建數據中心節能提出了PUE(數據中心消耗的所有能源與IT負載消耗的能源之比)的硬指標,《關于加強綠色數據中心建設的指導意見》也提出,到2022年,數據中心平均能耗基本達到國際先進水平,新建大型、超大型數據中心的PUE達到1.4以下。
面對PUE指標挑戰,不是所有企業都能以適宜的數據中心選址來解決耗能問題,對于大部分企業而言,利用IT基礎設施改造、升級現有數據中心,淘汰高能耗老舊設備,提高能源使用效率,才是更現實的解決方法。
山東億達專注機房建設,模塊化機房也更綠色節能,歡迎您來電詳詢。